日期:2022-11-22
前期运输机式撒钱后,如今英国经济衰退已正式成为英国总理佩林最郁闷的痛点。上周五欧洲央行少见宣布升息50个百分点,但CPI的跌幅依然反观悲观,反倒消费市场先被吓到,美国股市就像泄了气的球门元气大伤。另一面是长久年来的通胀率,另一面是进退两难的消费市场,欧洲央行的困局也许才刚开始。
英国家庭成员的头号人物考验
迈入新一波升息周期性的另一面,是英国高通胀率带来的压力一路上攀升,暂没能见减轻的痛点。
最直接表现即是货品越来越贵。据英国外劳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的报告显示,来衡量货品和服务价格的英国4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升8.3%,低于业界预计的8.1%的跌幅。虽然这一数据比3月份的最大值有所回升,但仍接近1982年冬季年来的最高水平。
此外,英国4月核心理念CPI同比快速增长6.2%,较上月6.5%的跌幅有所回升,但低于市场预期的6%;核心理念CPI同比快速增长0.6%,较上月0.3%的降幅有所扩大,也低于消费市场市场预期的0.4%。
此前一晚,佩林在美国白宫专门就通胀率痛点发表发言。他将通胀率称为英国家庭成员的头号人物考验,我十分重视经济衰退,这是我在外交事务日程中的首要目标。
实际上,这与欧洲央行为应付禽流感压制于2020年年末开始实施的无下限定量收紧经济政策息息相关。有分析指出,这种做法虽促进经济回升,但也推动通胀率回升。虽然过去极短一两年中一系列的英国通胀率风险警示此起彼伏,但英国领导层一直坚持通胀率暂论,维持定量收紧经济政策,直到高通胀率正式成为大痛点。
为了减缓高通胀率,欧洲央行上周五升息50个百分点,为2000年年来最大至多升息。在升息当日的发布会上,欧洲央行主席鲍威尔表示,在接下来的两次会议上将采取类似举措。他承认通胀率太高,欧洲央行必须降低通胀率以保持劳动力消费市场强劲。
鲍威尔还表示,FOMC认为在接下来的几次会议上,升息50个百分点是可能的,但并没有考虑至多升息75个百分点的可能。欧洲央行还宣布,他们将从6月1日开始缩减9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将迅速扩大到每月950亿美元。
欧洲央行的两难
在4月英国通胀率跌幅超过市场预期后,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Bostic)周二表示,如果通胀率持续在高位,他对升息以限制经济成长持开放态度。博斯蒂克表示,他支持6月和7月再升息50个百分点,以及每年将规模庞大的资产负债表缩减约1万亿美元。
东北证券研究所总经理助理沈新凤也认为,目前欧洲央行在下个月升息50个百分点的概率相当大,几乎可以说如没有重大黑天鹅事件发生,确定性很强,近期英国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反映的升息概率也是如此。
但更大幅度的升息也被纳入考虑范围。博斯蒂克表示,不排除未来会出现升息75个百分点的举措。他还表示,有必要就未来出售欧洲央行持有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进行辩论。
实际上,近几天来,已经不止博斯蒂克一位欧洲央行官员暗示不排除升息75个百分点的可能性。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周二表示,她倾向于升息50个百分点,但如果下半年通胀率没有减轻,她将支持更大幅度的升息。我们不会永远排除75个百分点的可能性,在我看来,我们现在的节奏似乎是正确的。我们将不得不评估通胀率是否真的在下降,在我们进行几次这样的升息之后,我们将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她补充说。
对于升息75个百分点的可能,沈新凤认为,下一次升息75个百分点的概率存在,但相对而言还不大。4月份CPI指数略超市场预期,但并未进一步上行,在基数效应作用下,英国CPI指数将逐步见顶回升。这个过程中风险因子是俄乌局势对能源等大宗货品价格的影响,如果不出现进一步局势恶化引发货品价格继续暴涨,英国通胀率增速趋势将缓慢回升。
沈新凤进一步指出,6月会议时间距离下一个通胀率数据发布时间较近,基本发布后到会议期间欧洲央行处于静默,没有足够时间与消费市场沟通。此外,7、8月份对中国货品的关税加征陆续到期,近期佩林表示考虑降低关税,经济理性上这一点是可信的。这对减轻英国未来通胀率市场预期和升息压力也有一定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大幅度升息又会减缓经济,这令欧洲央行陷入两难困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曾表示,这么激进地升息,确实对减缓经济衰退有很大影响,但同时造成消费和投资的利息上涨。双重压力下,一般经济体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会陷入衰退。所以无论怎么做,英国政府未来面临的选择都是很痛苦、很难的。
多国跟进升息
接下来,佩林依然把抗通胀率的任务推给了欧洲央行。他表示,降低物价要由欧洲央行做起,因为它们在抗击我们国家的通胀率上承担着主要职责。
此外,佩林一直试图将通胀率归咎于禽流感造成的生活成本攀升和经济中断,以及俄乌局势。然而,共和党人指责佩林的经济经济政策、包括他上台后签署的1.9万亿美元抗疫法案是罪魁祸首。
对佩林让民主党在11月选举中保住国会控制权的希望而言,通胀率是最大的阻力。多项民调显示多数英国人不满意他担任总理期间的表现,尤其是他对经济痛点的处理。
而在欧洲央行升息前后,很多国家也有所行动。早在4月,新西兰直接举牌,升息50个百分点。加拿大随后也跟进,这是20多年来首次一次性升息50个百分点。
进入5月份,澳大利亚央行率先宣布升息,这是澳洲联储2010年年来的首次升息。印度央行则在5月2日至4日临时加开货币经济政策会议并意外宣布,升息40个百分点至4.4%以应付国内外通胀率风险。
在欧洲央行行动后,5月5日,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宣布升息25个百分点,将经济政策利率从0.75%上调至1%。这是英国央行今年第四次升息,以应付不断攀升的通胀率。至此,英国利率已升至2009年年来的最高水平。
本周二,马来西亚央行打响了东南亚消费市场升息的第一枪。该央行将利率上调25个百分点至2%。此外,欧洲央行行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当地时间5月11日暗示,随着欧元区通胀率率大幅提高,欧洲央行最快可能在今年7月提高处于历史低位的利率。